应天府上元县苏家是当地有名的官宦世家,自高祖起就出了不少进士,最高一位还做到了内阁大学士。苏家数十年间屹立不倒,成为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。
苏家历代家主均以督促门下子弟勤学为己任。
这一任家主叫苏珲,此刻在苏家祠堂按照惯例巡查各房子弟进学情况。
除了开设私塾之外,苏家还在族内办有义学,专门为了那些上不起学的贫困子弟开设,免其学费和食宿。
按照苏家的族规,家中子弟不分嫡庶,均要五岁启蒙,八岁而进学。十岁不进学着,家长要受到惩罚。
苏珲六十多岁,须发皆白,他在众多子弟脸上扫了几眼,忽然提高了声音:“苏则,苏则来了没有?”
虽然已经过了耳顺之年,他的声音洪亮,丝毫没有显得老态龙钟。
众子弟面面相觑。
过了一会儿才有一名少年恭身道:“回族爷爷的话,苏则昨日醉酒,这会儿想必还没睡醒。”
这人正是苏则同父异母的弟弟苏环。
“岂有此理!岂有此理!”
苏珲一拍桌子,气愤不已。
话说此子早已过了十岁入学的年龄,为何依然在家中蹉跎岁月。其实在座的各位苏家家长都心里明白。这恐怕都是出于王氏的私心。
苏则这孩子是庶出,母子二人向来不为主母王氏所喜。没过多久,苏则的母亲病死,这孩子也就成为没人管没人问的野孩子了。
本来苏家重视子弟学业,苏则的年龄到了也该进学了,可是每次都会被王氏以各种理由阻挠。
这一次,族长苏珲原本打算趁着族中议事的机会,成全了苏则这个苦孩子的学业。可是没想到这么一个大好机会,却让这厮这么给浪费了。
苏珲无奈的摇了摇头,他虽然是族长,可是也不愿意在这件事上跟王氏翻脸,王氏的丈夫苏修是两榜进士出身,是苏家为数不多实权派官员。王氏本身也不是简单人物,她的娘家可是昆山王氏。那也是一个官宦世家,名声比之苏家只高不低。
苏珲咳嗽了一声,将这件事放下了,给众子弟讲起来苏家的祖训。
众家主惋惜不已,在这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的时代,不能进学就意味着永远没有晋身的机会,这个孩子恐怕一辈子就是个平头百姓的命。
……
三个月过去了。
上元县苏家大院。
这是一所三进三出的大宅门,绿漆大门,金光闪闪的铜钉,门前两座砚台型卧狮门当,大门上横跨着一副烫金的牌匾,上面书写着‘苏宅’二字。
这就是青州知府苏修苏大人的府邸,苏家是当地的书香世家,历来人才辈出。苏修更是近几年杰出的人才。此人三十多岁便中了进士,并选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,三年后外放为官,如今已官至四品大员了。
大明朝中后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,非庶吉士不能为大学士,苏修不过四十多岁,可谓是前途无量了。
庭院的一处偏房,里面坐着一个胖胖的管家,他叫王福,正是苏府的管家。
门外众下人排成一条长队,翘首以望,眼中充满了渴望。
今天是发工钱的日子。
只见王福左手拿着一个账本,右手拿着一把算盘,噼里啪啦打了一阵。
“李有才,两钱五。”
一个下人笑嘻嘻的挤了过来,拿起银钱一溜烟的跑了。
“王大声,你上月打碎了主人家的鱼缸,夫人怜悯,是扣除了五十文钱,你还剩下两钱。”
另一个下人接过银钱也是一声不响的离开了。
王福发放了一阵,忽然感到有些不对,平素发放完这帮杀才都会赖在这里不走,软磨硬泡的要多支一些工钱。理由都是五花八门。
可是今天有些怪,刚发放完这些人都一溜烟的跑了。
凑巧最后一个下人领完银钱屁颠颠的向后院跑去。
王福留了心,悄悄的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036s 2.4018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