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膳后,乔贵妃陪郑皇后回坤宁宫,赵佶转头回了庆寿殿西阁,似乎要召见什么人。
赵朴与赵桓,各坐竹轿,出皇仪门往东宫而去。
先送赵桓回宫,赵朴再从东华门出宫,返回蕃衍院。
赵桓慵懒地倚靠轿座,身子随轿身上下晃动。
赵朴乘坐竹轿走在一旁,两手抓紧扶手,被晃得有些头晕。
他不太喜欢坐这种人力代步工具,两根竹竿抬一个软塌塌的座位,离地三尺晃得厉害。
总觉得随时有可能翻倒,然后头插地当场去世。
虽说国朝有史以来,这种情况没发生过。
两根嘎吱嘎吱响的竹竿,也比想象中结实得多。
就这玩意儿,礼制规定,只有三品以上大员,或者六十岁以上朝官,入宫时可以合法乘坐。
“十三,老实说,那半阙词当真出自你手?”赵桓冷不丁问了一句。
赵朴瞥他眼,瞧那副似笑非笑的嘴脸,似乎在说:承认吧!你小子就是抄来的!
赵朴不慌不忙,拱拱手憨厚一笑:“小弟岂敢哄骗父皇和太子哥哥?
圣贤有言:‘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!’
小弟也不过是机缘巧合,偶尔灵光乍现,才摘得此句!”
赵朴唏嘘一声,“只怪小弟学业不精,才学不及太子哥哥分毫,否则也不会只写出半阙。”
赵桓见他不肯承认剽窃事实,本想出言调侃一番。
没想到又从他嘴里听到精妙之言。
“‘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’!
好句呀!
哪位圣贤所言?孤怎不知?”
赵桓满脸惊讶,想破头也想不出,此句出处是哪本典籍?哪位先贤?
赵朴仰头做回忆状,砸吧嘴:“小弟记性差,又给忘了!”
赵桓咀嚼此句,脸色惊疑不定。
是他学问太差?还是读书太少?
此前从未听过此句妙言!
赵桓瞟了眼赵朴,只觉这位神情谦恭、模样忠厚的十三弟,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!
“对了,那几篇揭露王黼罪行的文章已经见报,在太学引起极大轰动。
经太学生这么一闹,很快就会传遍东京城。”
赵桓对兴业小报的传播速率、文章水平、影响力颇为满意。
赵朴笑道:“太学生陈东,兴业书铺东主邓肃,皆是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。
如此人才,当为朝廷所用。”
他言下之意,是提醒赵桓,这样的正直之士,应该早些擢选为官,为朝廷百姓做实事。
赵桓笑道:“太学生入仕自有章程,孤也不好过多插手。
蔡尚书请孤代为转达感谢,蔡家的谢礼,不日送到。”
赵朴拱手道:“为太子哥哥效力,臣弟敢不尽心?蔡尚书太客气了!”
赵桓捻着短须,笑眯眯地瞥了眼赵朴。
这位十三弟,当真是个聪明人,不妨多多亲近,将来倚为助力。
赵朴本想借机为邓肃、陈东讨要一官半职,可惜赵桓不表态,他也不好再说什么。
走到左银台门时,撞见两名入宫觐见的官员。
一人脸貌黢黑,膀大腰圆,一身紫色官服撑得胀鼓鼓。
观其身形步态,像个武官,年纪也不小,应该在五十上下。
另一人三十岁许,穿绯色官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031s 2.4091MB